


蓬勃发展的周口港——已经成为河南内陆第一大港。
沙颍河畔,千帆竞发。昔日内河小港,已跃升为常年占全省集装箱吞吐量85%以上的国家物流枢纽,书写着内陆地区向海图强的非凡历程。
小雪时节,周口临港开发区码头岸桥高耸,货船往来穿梭,笛鸣悠长。一支向上游行驶的拖船队缓缓经过八一大道桥,引领着9艘2000吨级货船,组成载货量超万吨的“水上钢铁驼队”。
五年来,周口临港开发区从整合原周口经济开发区和周口港口物流产业集聚区起步,一跃成为省内规模最大、靠泊能力最强的内河港口,并成功创建“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入选“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
枢纽能级大跨越
内河航运,一度是内陆省份河南的短板。然而,周口临港开发区在“十四五”期间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2025年,周口成功入选新一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成为河南省唯一入选者。更早在2025年2月,周口市已成功获批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是河南省及淮河流域的唯一。
通江达海,不再只是梦想。周口港集装箱航线实现几何式增长,从2020年仅有的5条猛增至目前的43条(国内航线24条,国际航线19条),增长近8倍。
集装箱吞吐量更是从2020年的8064标箱跃升至2024年的16.3万标箱,增长19倍多,常年占河南省总量的85%以上。
运输的货物种类也从过去的单一产品,拓展到来自20多个国家和10多个省份的40多个品类,贸易辐射能力显著增强。
港航基础大提升
驱车行驶在沙颍河畔,两岸码头林立,泊位井然。省级重大项目小集作业区建设如火如荼,计划投资39.8亿元的一期工程,退建大堤、码头及引桥桩基已建成,累计完成投资28.4亿元。预计年底13个集装箱泊位可投入使用。
平台能级持续提升。保税物流中心(B型)项目主体结构已完工,开放平台功能日趋完善。
临港开发区正全力推进港口海关查验功能区等的申建工作,这将极大提升口岸通关便利化和贸易自由化水平。
集疏运体系更加完善。集疏运铁路专用线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将有效打通公铁水联运“最后一公里”。
沙颍河航运信息中心基本完工,“智慧航运大脑”即将投入使用。
临港产业大集聚
港口是基础,贸易是引擎,产业才是根本。依托通达的航运网络和枢纽优势,周口临港开发区大力培育临港偏好型产业,形成多业并举、链群发展的良好态势。
生物医药产业初见成效。周口生物化工园区已获省政府批复,成为全省重点打造的五个生物经济基地之一。鑫丰生物、海盛生物等企业即将投产运营,生物经济共享产业园已开工建设。
食品加工产业聚链成群。娃哈哈饮品、五得利面粉、鲁花粮油、老磨坊粮油等知名企业在此扩能升级,产销两旺。
引人注目的是,总投资147亿元、占地2800亩的益海嘉里食品产业园集中投产,预计年产值达300亿元。
“我们主要做粮油加工,年大豆加工能力140万吨。”益海(周口)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物流经理李士锋表示,“以江苏连云港至周口散装大豆运输为例,与铁路运输相比,水运全程每吨可节约运费近30元,仅此一项,每年能为公司节约运费1000多万元。”
临港制造业蓬勃发展。中兴新业港、青网科技园、豫沪合作产业园等相继建成,成功引进天子铝业、杭萧钢构等重点企业。
其中,天子铝业凭借其技术实力,被推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后备企业。
发展动能大跃升
周口临港开发区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坚实的要素保障、持续的创新驱动和安全的发展环境。
在要素保障方面,临港开发区积极争取资金和土地支持,15个专项债项目已报省发展改革委审核,拟争取债券资金30.77亿元;初步谋划2026年专项债项目14个,拟申报债券资金37.92亿元。
已供应土地7宗约698.6亩,拟报批12宗1158亩,为项目落地预留充足空间。
在创新驱动方面,开发区积极培育创新主体,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2家,累计达82家。
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家,累计12家。大力推动智能化改造,9个智能化改造项目正在建设,其中8个已完成。
益海粮油车间获批省级智能车间。
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开发区联合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复旦大学药学院成立联合研发中心,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改革开放大突破
“十四五”期间,周口临港开发区持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释放发展活力。
2023年,开发区实施“六最”营商环境改革:智慧税务系统实现3000余项涉税事项智能办理,税务考评全市第一。
“万人助万企”活动累计解决企业问题32个,服务企业数量增长43.8%。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在第十五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临港开发区一举签下4个重大项目,覆盖生物医药、大型装备、国际物流、产业投资等领域。
其中,与柬埔寨戈公七星海国际港口有限公司签署的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周口港的国际“朋友圈”再添重要一员。
区域合作不断深化。临港开发区与长治陆港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成功牵手,重点围绕“北煤南运”国家能源流通关键通道建设和多式联运效率提升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协作。
此举旨在充分发挥长治作为重要煤炭生产基地的资源禀赋优势与周口港作为中原内陆枢纽港的航运物流优势。
展望“十五五”新征程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周口临港开发区已绘就“十五五”发展新蓝图。
根据《河南省临港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年)》,到2030年,河南临港产业要实现差异化、特色化、集聚化发展,产业规模超万亿元,形成9个以上千亿级临港产业集群。
周口临港开发区将充分发挥内河航运与交通区位优势,依托周口港多式联运条件和中原腹地产业基础,着力构建以临港物流、生物经济、大型装备制造、新能源及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的临港产业集群,全力打造全省临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
沙颍河畔,生机盎然。随着“通道经济”效应不断释放,国家枢纽地位持续夯实,周口临港开发区正凭借“内河航运通江达海”的独特优势,在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上破浪前行。
专家点评
河南省交通运输学会物流委员会主任王焰说,从内河小港到国家枢纽,周口港已从面向中原腹地的内河港口,跃升为连接国家战略板块的关键节点。其通过积极发展“公铁水”无缝衔接、“河海”直达等多式联运模式,并借助江淮运河使直达长三角的运输距离缩短30%至50%,极大降低了区域物流成本。这不仅是周口港自身的成功,更是河南内河航运发展的缩影,为内陆地区发展枢纽经济和“通道经济”提供了宝贵经验。
展望未来,周口港有望从“物流通道”跃升为“价值链组织者”,通过构建集贸易、金融、数据于一体的现代化航运服务体系,为河南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注入持续动能。 |